怎樣煎中藥

湯劑及藥渣

將中藥材煎煮成藥液服用又稱為中藥湯劑,是最為普及的服用中藥方式。


湯劑的煎煮方法和步驟十分重要,直接影響治療成效。患者應根據藥材性質及病情需要,採取適當的煎藥步驟。歷代醫家一直都十分重視中藥材的煎煮方法。

事前準備

  1. 有蓋的藥煲
  2. 藥材包括草藥、礦物等
  3. 盛藥的器皿
  4. 隔濾的工具

選擇藥煲

砂煲

砂煲

煎熬中藥材應選用適當的藥煲,物料宜性質穩定,傳熱均勻,保溫性強。最好選用瓦煲或砂煲,玻璃、不銹鋼或搪瓷的鍋也可以,忌用鐵煲、鋁煲或銅煲。因金屬器皿容易與藥物產生化學作用,影響藥性及有效成分的釋出。藥煲容量大小亦應考慮,要能足以翻動煲中藥材,及避免湯液溢出為好。此外,煎煮時藥煲要蓋上,防止水分蒸發過快,讓有效成分獲得最佳的釋出。

正確用水

煎藥應留意水質。乾淨清涼的水,如自來水、井水、過濾水都可用,前人更為細緻,會特別選用流水、泉水或米泔水來煎藥。有時候,醫師會按某些湯劑的性質,而建議加入少許米酒或其他液體來合煎。

開始煎藥

步驟一:用水量可按藥量、藥性及煎藥時間而定。不論是草藥、礦物或其他,一般無需清洗。但如果草藥中明顯有泥沙,也可以用水快速漂洗一下。倒入藥煲後,加入清水至高出藥材3〜5厘米為準,先浸泡20〜30分鐘,待藥材充分吸引水分,好讓其有效成分在煎煮時易於釋出。通常一些花草類藥吸水量較大,在浸泡半小時後水位大大下降,亦可再加清水至標準水位,再開始煎煮。

步驟二:火候的控制亦是不可忽視的一環。前人有「武火」及「文火」之分,急火煎之謂「武火」,慢火煎之謂「文火」。一般先用武火,沸騰後改用文火繼續煎煮至需要的時間。大多湯劑都以文火煎煮,但一些治療外感的中藥,可在煮沸之後,繼續用武火煎煮15分鐘左右即可。持續用武火煎煮,會將藥液快速煮乾。如將藥材煎焦枯了,應棄之不用,以防產生不良作用。

步驟三:煎煮時間要根據藥物和疾病的性質,以及藥物的情況而定。例如,解表劑(一些治感冒的藥材)與瀉下劑,煎煮時間宜短,其火宜急,水量宜少;補益劑,煎煮時間宜長,其火宜慢,水量略多。發汗藥通常煎煮20分鐘就好,而補益藥則往往需要煎煮一小時。最好請教醫師有關湯劑的性質及所需的煎煮時間,以獲取最佳藥效。

步驟四:按指定時間完成煎煮後,應趁熱過濾倒出,不宜久置鍋中。否則含膠體過多的藥液,隨溫度下降產生凝固,難以過濾。最後可將藥材適當壓揸,進一步收取藥汁,以達至最有效的提取。藥液的份量大概有1柸或250毫升左右。

步驟五:有時候一副方劑可作兩次或三次煎煮之用。二煎或三煎時,可用較少的水,大約2〜3杯(500毫升),加至一煎後餘下的藥材中,然後再重覆步驟四的煎煮程序。時間亦相應地短一些,中醫師通常會在藥方中註明。

步驟六:煎煮完畢後,可按醫師指示的方法服藥。如藥液是多次煎煮,成人約共取400〜600毫升,分為早晚服用。儿童約共取200〜300毫升,分2〜3次服完。

特殊药的煎煮

某些病情或藥材性質,需要特別的煎煮方法,通常醫師會在處方中列明,而藥材店亦會將該藥物分開包裝。以下為一些特別的煎煮或處理:

  1. 先煎 (先煎煮,再與其他共煎)
  • 一些礦物,貝殼,角甲類藥,因質地堅實,藥力難於釋出,應打碎先煎,煮沸30〜40分鐘,再與其它藥混合後煎煮。
  • 某些含泥沙量較多的藥,如灶心土、糯稻根等,或體積較大的藥材,如蘆根及夏枯草等,亦可先煎取汁,然後用其藥汁代水煎煮其他藥材。
  1. 後下 (先將藥材煎煮,最後才放進該藥)

揮發性及芳香類藥,如薄荷、木香等,需於接近煎煮完畢時,才加進藥煲中,再煮約5分鐘便可。

  1. 包煎 (以紗布包好煎)

    車前子

    車前子

某些藥物如赤石脂、旋覆花、車前子等,因其煎藥時易使藥液混濁,或易於黏於藥煲中,或於服藥時會刺激喉嚨,必須用紗布先行包好,再放入藥煲中與其他藥共煮。

  1. 單煎 (單獨煎煮)
羚羊角

羚羊角

某些罕有的藥如羚羊角,以及常用藥物如西洋參等,為了避免其有效成分,被其他藥物吸收,可切片單煎取汁,再與其他藥液混和來服,亦可單獨服用。

  1. 溶化 (直接溶化來服)

膠質、黏性大而且容易溶解的藥,如阿膠、蜂蜜等,應單獨溶化,趁熱與煎好的藥液混合均勻,以免因其性黏而影響其他藥的煎煮。

阿膠

阿膠

  1. 沖服 (直接用水沖服)
  • 某些芳香或罕有的藥,如麝香、牛黃、琥珀等,不宜加熱煎煮,應研磨為細末,用藥液或溫水沖服。
  • 新鮮及未經風乾處理的中草藥應先用開水洗淨,再打汁並以水沖服。
  1. 果仁類藥

果仁類藥如酸棗仁、柏子仁、杏仁、桃仁等,宜打碎後再作煎煮,以確保最佳的釋出效果。

參考文獻

  • 李敦清等:《方劑學》,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,1990。
  • 段富津主編:《方劑學》,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,1995。
  • 戴昭宇、趙中振主編:《日本傳統醫藥學現狀與趨勢》,北京華夏出版社,1998。
  • 郭天玲、朱華德主編:《現代中醫藥應用與研究大系(方劑)》,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,1996。
  • 李儀奎主編:《現代中醫藥應用與研究大系(中藥)》,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,1995。
  • 劉德軍主編:《方劑與中成藥學》,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,1997。
  • 梁頌名主編:《中藥方劑學》,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,1991。

 

作者: 黨毅
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
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
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副會長

編者: 鍾錦華
藥劑學學士
綜合中醫藥控股有限公司編輯